司马迁在“太史公曰”中批评周亚夫“足己而不学,守节不逊”,意思是周亚夫有能力和军功,但骄傲自满,只走正道,不懂得读书学习,吸取点历史教训。显然,司马迁的批评是以贬为褒。近人李景星评论说:“绛侯两世有大功于汉,俱以下吏收场,此太史公最伤心处,故用全力写之。”司马迁穿插许负相面的宿命论色彩,不过是抒发一种无可奈何的愤慨与悲哀。许负说,周亚夫嘴唇上有饿死相,其实是暗示周亚夫这张嘴遭了祸。伴君如伴虎,一个心直口快的人,免不了悲剧结局。宋人黄震评论说:“亚夫尤重厚守正,平吴楚有大功,其争废太子、争侯王信、争侯降匈奴徐卢等五人,又皆宰相职也,反以怏怏疑之,卒置死地,景帝尤少恩哉!”(《黄氏日抄》)汉景帝不似汉文帝宽厚,刻薄寡恩,是导致功臣悲剧的一个因素,但这只是表面现象。专制体制铸造的君王的绝对权威,才是功臣悲剧的根本原因。周亚夫的悲剧,活脱脱地再现了伴君如伴虎的这一事实,深刻地揭示了悲剧的根源,这是司马迁高于古代思想家的地方。
三、窦田相争,君子败小人胜
窦婴、田蚡两人都是汉武帝的舅舅。汉武帝初即位,年十三,两宫皇太后争相干预朝政,在宫内宫外形成了多头的矛盾。但窦、田相争是各种矛盾的主线。司马迁围绕窦田相争这一矛盾主线,还写了一大群作背景的陪衬人物。两个不可一世的皇太后,一个权力至高无上的君主,一班保官自重的朝臣,一帮苟且蝇营的宾客,粉墨登场。一篇三千多字的《魏其武安侯列传》,共写了二十七个人物形象,矛盾复杂多端,可以说是一部长篇小说,也是《史记》中人物众多的篇章。司马迁把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巧妙地组织起来,用他犀利的笔锋展现了统治集团上层各色人物的内心世界,勾画出一幅绝妙的群丑图,使《魏其武安侯列传》成为两千年前的“官场现形记”。